黃斑部病變會好嗎-談眼內注射治療效果

文/眼科醫師王得安

 

 

黃斑部構造精細,若是黃斑部出現異常水腫,則會造成視力模糊。當黃斑部水腫時,常見治療方式是透過注射藥物到眼睛,來消除黃斑部水腫。而黃斑部病變的病因有許多種,這次會介紹眼內注射藥物對於不同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效果。

 

 

黃斑部病變打針會好嗎?

 

大部分黃斑部病變其實無法痊癒,但透過眼內注射藥物能有效控制疾病。退化性黃斑部病變,像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是最好的例子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一段時間,視力表上的進步平均能多一到兩行;達到穩定後,需透過定期打針來維持治療效果。

 

另一方面,血管性黃斑部病變,例如糖尿病黃斑水腫、視網膜血管阻塞(俗稱眼中風)等,若能及早接受眼內注射、並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,通常視力能有機會恢復許多。

 

 

眼內注射頻率(多久打一次針):

 

黃斑部病變除了早期治療,更重要的是持續追蹤、定期打針。有些病友接受眼內注射,視力改善後,就認為黃斑部病變痊癒,其實是錯誤的觀念。大部分的黃斑部病變是慢性病,須定期追蹤,並在疾病惡化時就即時打針。眼內注射起初為每個月注射,如果病情改善,就能減少眼內注射的次數,延長為每兩個月、到四個月不等,來接受一次注射。

 

 

黃斑部病變眼內注射治療案例:

 

案例一:老年性黃斑部病變

 

患者是一名81歲伯伯,左眼出現黑影約半年,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。起初左眼矯正視力為0.1,影像上可以看到黃斑部水腫。接受眼內注射藥物治療半年多後,視力恢復到0.3,黃斑部水腫也改善許多(如下圖)。

 

 

雖然視力表上從0.1到0.3只多兩行,但對這位伯伯的生活有了很大幫助;很多事能夠重新自理、減少對他人依賴,平時上下樓梯,視線也清楚安全許多。考量到患者年紀較大且需家人陪同,在疾病穩定後,每兩到三個月追蹤並接受眼內注射,以維持治療效果。
 
 
案例二:糖尿病黃斑部水腫
 
患者是一位58歲的家庭主婦,雙眼視力模糊約三個月,糖尿病控制不佳,為代謝科醫師轉介之患者。檢查結果為雙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導致黃斑部水腫。左右眼矯正視力分別為0.2、0.3,接受約半年多治療後,雙眼視力大幅改善,分別進步到0.7及0.9。從影像上也可以明顯看到黃斑部水腫消退(如下圖)。
 

 

患者因為做菜誤將醬油和黑醋搞混,而警覺就醫檢查。患者及時接受眼內藥物注射,並同時配合代謝科醫師控制血糖、改善生活型態,讓她的黃斑部病變在早期就獲得很好的治療,也因此視力能及時挽回。

 

 

眼內注射效果不好怎麼辦?

 
眼內藥物注射對大多數黃斑部水腫有很好成效,但有些患者的治療成效不如預期。每位患者的黃斑部病變不盡相同,需評估疾病狀況,並用合適方法治療。當眼內注射效果不佳時,可能原因如下:
 
未規律接受注射:常見患者治療後,沒有規律返診檢查,導致治療成效不佳。藥物在眼內代謝後,效果會減退,而許多黃斑部病變需要多次治療、持之以恆追蹤,才能逐漸看到成效。
 
藥物作用效果不佳:黃斑部水腫成因複雜,往往是多個病因引起。目前台灣核准多種眼內藥物注射(詳細藥物名稱可參考黃斑部病變治療-眼內注射),若患者對於藥物反應不佳,可以評估是否改用其他藥物治療。
 
長期黃斑部病變:當黃斑部病變太久,會導致黃斑部退化,造成感光細胞永久受損。眼內藥物注射沒辦法有效治療慢性黃斑部病變。
 
身體其他疾病:如果患者血壓血糖血脂無法控制,會持續造成黃斑部惡化,也會讓眼內注射效果大打折扣。
 
 

結語:

 
黃斑部病變的患者逐年增加,而眼內注射能有效控制黃斑部水腫,減少視力的減退。然而大多數黃斑部病變可以視為慢性病,最理想的治療型態應為:早期發現、及早治療,持續追蹤、定期注射。此外,黃斑部的健康和身體狀況密不可分,維持血壓血糖的穩定,都是黃斑部病變治療的關鍵。最後,身邊親友的支持和陪伴,都是患者能持之以恆治療黃斑部病變的動力!
 
 
延伸閱讀: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