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> 視網膜手術 > 黃斑部病變及眼內注射
文章分類Article
黃斑部病變治療-眼內注射
文/眼科醫師王得安
當患者聽到要「眼內注射」,往往會擔心眼內注射會不會痛。其實眼內注射是非常普遍的門診手術,通常在藥水麻醉後,多數人能舒適地在數分鐘內完成。而眼內藥物注射對許多黃斑部病變都有相當好的成效,患者的視力也能夠及時挽回。這篇會說明常見用於眼內注射的藥物有哪些、眼內注射的步驟,及術後的注意事項,讓大家對這項常見的黃斑部治療不再陌生!
常見眼內注射的藥物有哪些?
以下舉出三大類已取得台灣FDA核可、且常見於各醫院的藥物。每項藥物都有治療上的特色,藥物的使用選擇,建議依照病情和醫師討論。
抗血管新生藥物(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,anti-VEGF):
此類藥物能抑制異常的新生血管生成,並減少新生血管滲漏導致的黃斑部水腫。
• Bevacizumab (商品名 癌思婷,Avastin)
• Ranibizumab (商品名 樂舒晴,Lucentis)
• Aflibercept (商品名 采視明,Eylea)
• Brolucizumab (商品名 倍優視,Beovu)
備註:
1. 癌思婷原為大腸癌化療患者使用,眼科治療為仿單適應症外使用。國內外研究已證實癌思婷治療黃斑部病變有效。
2. 倍優視為台灣食藥署核可,但健保未給付之藥物,需自費使用。
抗血管新生藥物(雙特異性抗體,抑制VEGF及抑制Ang2):
同時可抑制VEGF-A 和Ang2路徑,抑制新生血管生成、減少發炎及滲漏導致的黃斑部水腫。
• Faricimab (商品名 羅視萌,Vabysmo)
長效型類固醇眼內植入劑:
抑制眼內發炎反應,減少黃斑部水腫
• Dexamethasone (商品名 傲迪適,Ozurdex)
眼內藥物注射手術注意事項:
眼內藥物注射,全名為「眼內玻璃體藥物注射」,是局部麻醉門診手術。患者不需要事先禁食。眼內藥物注射過程,重點說明如下:
1. 手術前會給予散瞳劑、並使用眼藥水做局部麻醉準備
2. 使用消毒劑,此時可能會有刺激感
3. 以撐眼器固定,細針頭由鞏膜進入(眼白的位置,如下圖示)。此時略有觸碰覺,但多半不會疼痛
4. 止血,並取出撐眼器
5. 點藥膏並蓋上紗布
圖源:https://www.adnantufail.com/eye-treatments/
眼內藥物注射手術禁忌症:若出現下方狀況,請告知醫師,並討論適當可行治療。
- 最近三到六個月出現腦中風或心肌梗塞
- 眼球處於感染或過度發炎等等不適合注射之情況
- 孕婦,以及處於哺乳階段婦女
- 身體疾病未能控制,如血壓過高等
眼內注射術後照顧:
- 注射患眼會以紗布覆蓋,請依照指示覆蓋約三到六小時。
- 紗布取下後,請按照處方點藥水。
- 注射後一到三天,建議避免生水進入、及揉眼睛。
- 注射後可能出現漂浮的黑點或線狀物、暫時性視力模糊或注射部位疼痛。通常會在術後數天會逐漸改善。
- 手術後若出現嚴重之紅腫、疼痛、視力模糊、視野缺損等症狀,請儘速返院檢查。
眼內注射費用:
眼內注射費用也是許多病友關心的問題;因為眼內注射藥物對於黃斑部新生血管及黃斑部水腫治療效果好,藥物相對昂貴。目前健保對於符合藥物給付條件的黃斑部病變,可經由醫院提出申請。健保核定通過後,患者就能以健保給付使用眼內藥物注射。若健保核定不符使用標準,患者則可向醫師諮詢是否適合自費使用藥物來治療。
結語:
以往民眾擔心的「眼睛打針」,其實過程快速,且不適感在麻藥下也大多能被接受。黃斑部病變所導致視力下降,已是成年人失明最常見原因之一。眼內藥物注射對於黃斑部水腫能有很好的療效;相較雷射或手術,眼內注射都有更少的副作用及後遺症。健保已經涵蓋治療黃斑部水腫的眼內注射藥物;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,才能及時挽回視力!
延伸閱讀: